Tuesday, October 12, 2010

那些理所當然的事情


Those beautiful windows, made with recycled bottles

在香港,理所當然地,「住屋」是要買的。
「起樓」是建築師的事情。
「買樓」是必然的,要買,就要買「屋宛」,有會所、泳池、人工庭園......

於是我們把生命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--居住的空間、生活的環境的控制權拱手相讓,明明香港相對世界、相對歐洲很多地方,都屬非常有錢,但偏偏我們把一生中能賺到的財富的很大部分(二十年、三十年的人工吧),都投放在購買一間狹窄的房子,三百萬買五百呎,矮矮的樓底、焗促的環境,開窗聞到的是對面屋冷氣噴出來的廢氣,於是我們又唯有開冷氣,造成一個惡性循環。但我們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選擇,沒有多少人對建築有知識,於是我們唯有硬食,於是我們只能「選擇」市場上有的選擇,任由發展商擺佈。

於是我問,真的只能如此嗎?沒有別的辦法嗎?

這是我當初選擇去Torvizcon這家農莊WWOOFING的原因,因為這裡正在搞Ecological Building,我好想知道,那些理所當然,是不是真的理所當然。

然後我發現,世界不一定是那樣運作,日子不一定該是這樣過的。

這農舍的地基和房子裡的枝柱,都是用輪胎建成的,塞滿了泥土的輪胎,成比任何磚頭都要好的「磚頭」,由於牆身夠厚(輪胎嘛),有足夠的thermal mass,所以冬暖夏涼(與住山洞同一原理),甚至在西班牙南部的夏天(動輒40度),也不用冷氣風扇,冬天不用暖爐。牆身是用汽水罐、膠樽造的,mun上混合了沙和石灰的「水泥」,沒有人知道那是汽水罐。房子都是用人手起的,沒有大型推土機,只不過是以時間換取金錢,而以石灰為主的「水泥」,建成後會吸取空氣中的二氣化碳,唯一的「壞處」,是比傳統水泥難乾,每層一般要用上數天至一星期才乾,所以不會有地產發展商採用,因為起得太慢了。這些物料都不用太多錢(甚至不用錢),卻能建成房子,於是我問,究竟我們的錢,用了在哪兒?

在這裡,垃圾分類場同時也是原材料供應區,農舍的主人用舊玻璃樽造窗和牆,陽光透過洗乾淨的玻璃拆射進來,美得不行。Lizzie讓我設計及建造了工具房的其中一扇窗,那種一手一腳,由想設計、選瓶子、洗樽、自己開「水泥」(混合沙、石灰和稻草)、再把瓶子砌好,感覺實在好好。這兩星期,也學了一點用汽水罐起牆、用輪胎做磚的方法。

於是我問,我們窮盡一生精力,賺那麼多錢,是為了什麼?還有沒有人問為了什麼?

屋主建這個農莊的想法,來自美國一名建築師Michael Reynolds的Earthship,他設計的房子,有自己的溫室、農場供應食物,電力和溫暖取自陽光,自行儲水,於是沒有電費單、水費單,不用上超市買食物。然後他說:

「有一天,我想,不用交電費、水費,食物供應自給自足,嘿,我自由了,完全地自由了。」

只是,在美國、英國,推行這個計劃也困難重重,因為他的建築方法不合傳統,沒有人明白(或嘗試去明白),在香港,這樣做大概會被人說是「發癲」吧。

垃圾分類區,同時也是原材料供應區。
用汽水樽和膠樽建成的牆(背後)。
用汽水樽和膠樽建成的牆(正面)。
WWOOFER用的浴室,每天看著這樣的景色沖涼,很幸福。
我設計和建築的窗,半成品。
Window Bejeweled! 完成品。
我的窗,背面。
由於這窗是工具室的主要光源之一,不能用太多彩色的玻璃瓶,所以中央都是最透光的透明玻璃瓶。

6 comments:

alan said...

其實當年台灣片(對, 你愛的台灣)"搭錯車"裡, 那女主角童年住的"窮村"的房子, 都差不多是這樣。

都過去了。

rose said...

thats why i hv always been thinking of moving to taiwan =P

Ron said...

好漂亮啊!你回香港後就築個「不理所當然」的房子吧!

rose said...

我都想呀,不如你買塊地送俾我?

Ron said...

我俾個天台你造間屋好嗎?

lizzie said...

Wow Rose, great blog!! I have never seen all the bottles together like that. Looks really good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