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只是,一年後我發現,這個想法是錯的。
只是一年前的我太樂觀了。
原來,真相是不重要的,多少架坦克車駛過,多少人死了,多麼的不公義,這些在十多年後,在經濟發展面前,都可以變成「沒有屠城」。幾年前,沒有人敢挑戰這個「聖地」,今日,可以有人來「試水」,在不遠的將來,喊「平反」的,大概反會變成顛覆的一群。
剛開始時,是大喊性解放的那群人被追進大牢,後來,是爭取工人權益的以「恐怖份子」之名被捉走,後來是同性戀者,再後來,是以國家元首開玩笑的節目監制被處決。然後,在不知不覺間,世界變成了一個獨裁、恐怖的世界,到處是秘密警察,每晚戒嚴,電視上播的是經過政治審查的新聞、不需用腦的連續劇英雄片。上述說的,是《V煞》中的世界,可是,再看時,我卻發覺處處是今天香港社會的影子,愈看愈心寒。
可是,《V煞》還是樂觀的,樂觀在於戲中還有一班還會被 V 「喚醒」的人民,樂觀在於他們最後會冒著生命危險,穿戴上一式一樣的 V 制服和面具,走到國會大樓面前,看著它被炸的一刻。樂觀在於他們會面對及意識到自己的膽怯和懦弱,在於他們還會明辨是非。
劇終,我望回我所身處的「現實」,一套充滿 80 年代老土氣息的《溏心風暴》能大收旺場的城市;一份報紙自己出月亮,刊登大量色情小說召妓指南的報紙,追打《中大學生報》不知悔改,而仍能在這個城市日銷數十萬份;我感受到的,只是深深的絕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