唉,我是不是很奇怪呢?竟然「一把年紀」了,都仍然覺得《喇叭書院》很對味,同行的抄屎說戲太年輕了,有點難代入,我卻依然喜歡戲中那種一班混混噩噩的人,糊裡糊塗地努力過一輪,然後做到一點東西,有一點點成就的故事,彷彿講的就是我的學生時代。從來都不屬於有某一種「特殊技能」的人,就像戲中的角色,好一班「時下年青人」,沒有多少自己的想法,玩起爵士樂,緣起於貪玩令管樂團的午餐變壞他們食物中毒,也沒有那種「爵士樂的呼召」,最後做到的,也不過是在某個青年音樂節中演出成功而已,不是什麼大成就,卻看得人很有希望,很有一種,只要我努力過,或許就能改變這個討厭的世界一點,唔make sense的制度一點,「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」的感覺。
電影從劇情到導演處理手法都很「日本漫畫化」的,因此感覺也很熱血,看這類漫畫,總會令你覺得這個世界還有希望,人也變得很「熱血」。記得在舊公司時,舊同事P說過我是一個可以影響團隊,帶起團隊精神的人(呵呵,對讚美的說話我可是會記住的),那一刻,我也曾經有過和看完這部戲一樣的感覺,是我俾心機,努力的話,慢慢會影響其他人,改變現在身處的行業的環境,哪怕只是一點點。不過,現在回想,吊詭的是,舊同事P也是一個不拆不扣的日本動漫迷,大概,我們都是漫畫看多了。